(5M的小肥樂♥)
母乳...不管餵了多久
到了轉身的時刻,仍然會有幾分不捨
哺乳的甜與苦,只有親身經歷才知道
「退奶」是我在昕王子1歲2個月時(2017年),就想寫的主題
但一直拖到弟弟樂樂都1歲2個月了
身心也再度響起了退奶的節奏...挪出一些閒暇
就和大家分享我的「自然退奶」經驗吧~
基本上我是不刻意吃退奶物、不打針的自然退奶派
雖然這樣退光的時間會拉比較長,但也比較溫和
決定退奶後,我選擇用「擠奶」代替「親餵」的方式
因為這樣更容易操控泌乳量
閒話不多說,幾個小原則分享給大家參考囉
▌延時+減量擠奶
一般來說,哺乳期大概4小時就會擠一次
要退奶就可以慢慢拖成5小時、6小時...
每隔一、兩天就延後30-60分鐘
一週左右讓擠奶間距拉到6小時以上
接著是8小時、12小時...延長漲奶時間
除了「延時」,「減量」也要並行
譬如原本4小時可以擠150cc
延長成4.5小時也擠150cc,5小時、6小時也150cc
擠不出來也不要追,奶量就會逐步減少
▌保持暢通
餵母乳時最怕塞奶,雖然奶量減少也還是會塞奶的!
退奶初期,身體還沒適應就很容易塞住
因為我就塞了幾次,有一、兩次都讓我痛到想哭
所以即使是退奶階段,我還是去買了卵磷脂,加上充足的水份
塞奶警報就可以很快解除 (至少對我來說很是這樣)
而有些人覺得卵磷脂會發奶的,我想是因為變稀了,感覺量就增加了...
吃or不吃卵磷脂大家自行評估,但對我來說,它是塞奶救星❤
總之退奶後,妳的乳腺必須要是沒有奶水殘留才可以
不然塞久了纖維化或是病變更麻煩!
▌仍可親餵
「親餵」往往是母奶媽持續餵下去的動力
因為把孩子抱在懷裡真的很療癒啊♥♥♥
雖然擠奶是很好降低奶量的方式
但並非準備退奶就不能親餵了
而且有時嚴重塞奶,還是得靠寶寶救急
只是決定退奶就別再「全親餵」囉~
想享受和寶寶的親密感,每天一次親餵也無妨
大原則就是,讓大腦感覺到不需要這麼多奶
身體就會慢慢吸收奶水,最後成功退光光
▌退奶良方-出國旅行
大概樂樂一歲一個多月時,我和CJ去了一趟大阪...
走走逛逛,因為擠奶的地方沒那麼多
加上穿著和服根本無法脫下來,間接拉長了擠奶間距
題外話,帶著「乳人之身」去過那麼多國家
發現台灣真的是母乳媽咪的友善天堂
因為即使母嬰親善大國-日本
台灣哺集乳室的普及度仍然大勝!
日本的育嬰室,大都只有尿布台
大概只有機場,才會有清楚標示的哺集乳室
所以「出國」絕對可以讓奶量減少一半以上(笑)
::小結::
餵母奶雖然讓媽媽和寶寶的感覺更親近
但其實對媽媽自身來說,是一種身體+內心的羈絆
身為「乳人」的我們,只要一離開孩子
時間到了,身體就會用滿載的雙乳提醒妳...
家中還有嗷嗷待哺的寶寶(笑)
細想身為一個母奶媽咪,總會...
✔容易口渴
✔超怕胸前出現硬塊
✔暫時和漂亮內衣絕緣
✔超怕吃到退奶/塞奶地雷
✔到哪都先確認哺乳室/冰箱位置
✔每天的時間都被哺/集乳切超碎
✔買衣服前,會先考慮餵奶方不方便
✔冷不防被咬上一口,也只能含淚忍耐
以上這一切的不便,都將隨著退奶畫上句點❤
妳又能重新做回那個自由自在的自己
我們對孩子的愛沒有減少,但卻找回了更多的「自己」
往往捨不得退奶的,都是媽媽(笑)
「沒有親餵就會哇哇大哭」、「孩子不接受奶粉」...
生命會努力讓自己活下去,繼續與否端看媽咪的選擇
總有一天,我們還是得回歸屬於自己的生活
退奶並不會切斷我們和孩子的連結
親子間的心有靈犀,才是更加妙不可言的觸動
不管妳是處在哪個階段的媽咪
都要記得挪出心力愛自己
若妳都倒下了...再多的愛孩子也得不到了,對吧~
=================
喜歡記錄生活中平凡的點滴,讓這些片刻成為永恆。快來Lulu的粉絲團聊聊天吧
==============
延伸閱讀:
更多母乳經驗分享
月子經驗談
美麗媽咪必看
更多育兒觀念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