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過辛苦追奶的日子後,原本以為可以苦盡甘來,沒想到在昕王子兩個多月時,
乳頭莫名的被吸了兩個小水泡(最後合成一個大水泡= =),痛了很多天實在是受不了,
又不敢把它弄破,加上還有很多哩哩叩叩的哺乳相關問題,
於是當下馬上打電話給母奶版上推薦的「國際泌乳顧問」博仁醫院毛醫師約診
哺乳門診是採預約制的自費門診(看診費用2000元,時間50分鐘),
所以醫生會先和媽媽通電話,大概了解目前的哺乳狀況再約時間
懷著忐忑的心到醫院後,有一位年輕的實習(?)醫師(應該是,因為穿著白袍)
和另一位輔導人員(沒有穿護理人員的服裝,不確定身分),帶我到一間類似哺乳室的空間,
採用聊天的形式,詢問我目前餵奶的狀況,以及這次前來想要了解的問題
首先她們幫我橋成搖籃式來餵奶,和月子中心一樣採用哺乳枕+多條毛巾固定寶寶,
但在聊天的同時也會幫媽媽拍照片,記錄正確的餵奶姿勢,讓媽媽回家可以參考
▼下圖就是當時拍的照片(>///<) ---
搖籃式: 媽媽的背後要有支撐物,使用哺乳枕+毛巾,雙手輕鬆地放在兩旁,腳採椅子支撐;
寶寶穿越少越好,可以脫到只剩紗布衣(避免太熱睡著)
總共50分鐘的看診時間,前面25分鐘就只有和實習醫師及輔導員閒聊&觀察我餵奶的情況
(醫生沒進來,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樣~"~)
之後毛醫師來了,我也趕快詢問她一些問題,大概整理問答記錄如下:
Q: 我為什麼會有乳頭水泡,該怎麼處理呢?
A: 通常是含乳不正確造成的,可以在餵奶前先於乳頭處塗抹橄欖油按摩,
或紗布沾生理食鹽水濕敷5分鐘軟化角質,之後再給寶寶吸,
讓寶寶把水泡吸掉,不要自己刺破,以免造成感染!!
(後記: 這招對我沒用,之後一直呈現
「痛很多天-結痂-結痂脫落-再被吸出水泡-痛很多天-結痂-結痂脫落-吸出水泡-痛很多天...」
的迴圈,大概到寶寶4個多月時才結束這迴圈)
Q: 每次寶寶邊喝邊睡都要餵1小時以上才會鬆口,但餵完沒多久又開始討奶,
自己連吃飯上廁所洗澡都沒時間,有時甚至整個下午都要掛奶,
是不是我奶量不足,還是含乳不正確? 請問有什麼方式可以解決嗎?
A: 剛剛有先確認過,寶寶沒有舌繫帶過短的問題,而且尿布量也夠
(50CC重的尿片一天有6片)表示有吃飽,所以他應該是口慾強較強的「高需求寶寶」,
妳看他已經吸了這麼久還繼續在吸,表示媽媽奶量很充足,
不然寶寶吸不到奶不會繼續安靜吸的。因為妳現在是在產假,
寶寶想吸妳就讓他吸,盡量滿足他的需求無限暢飲。想上廁所就去上,
讓寶寶哭一下沒關係,親餵掛奶很正常! 也可以請家人協助接手照顧
(心之音: 上廁所時間短是還好,那洗澡和吃飯怎麼辦呢><
請婆婆專程過來待命等我吃飯洗澡,其他時間我全親餵...好像怪怪的呀)。
目前含乳看起來是有點小鳥嘴,但如果哺餵過程不會痛就不用太擔心
Q: 之後要回到職場了,母乳勢必要擠出來餵,目前寶寶的奶量是120CC/4小時,
但我曾試著寶寶喝冷藏奶我同時也擠奶(因為公公很喜歡餵寶寶,所以晚上有一餐會讓他瓶餵),
但擠出來只有60-80CC,要怎麼樣才能擠出足夠他喝的奶量呢?
A: 現在妳不需要擠出來餵,和公公商量、妳要全親餵,
寶寶吸得會比妳擠出來還多。如果開始上班後擠出來的不夠寶寶喝,
晚上回家全親餵,他會自己把早上喝不夠的部分補足
(心之音: 這麼神奇!!??),記住,是「無限暢飲」
Q: 現在寶寶已經可以從晚上10點睡到早上8點,
所以我4點會起來擠一次奶,這樣對維持奶量會不會有幫助呢?
A: 不要再半夜額外擠奶了,這樣妳才有時間休息,如果漲得很不舒服,
擠一點點出來就好,久了身體就會習慣,盡量全親餵,和寶寶達到供需平衡
Q: 我有點擔心開始上班後如果擠得不夠,白天會餓到寶寶,
如果想要讓他在白天就喝足夠的量,醫生有沒有什麼建議的方式呢?像是怎麼追奶之類的?
A: 寶寶不會餓到自己,不然就補配方奶,很多上班媽媽都是這樣的
Q: 因為睡前都是瓶餵,所以寶寶已經可以睡過夜,
如果之後改成下班全親餵,會不會又變成有夜奶或是無法睡過夜呢?
A: 寶寶睡過夜和哺餵方式沒有關係,那是他的習慣問題。妳就算改成親餵,他一樣可以睡過夜
(後記: 的確睡過夜已經是寶寶的習慣了,所以真的沒有因為睡前改成親餵而開始夜奶)
很快地40分鐘就過去了,但我還在搖籃式親餵(><),這時趕快請醫生教我如何躺餵,
▼於是被帶到另一間房間 (還蠻像待產室的感覺...)
下圖就是躺餵: 運用枕頭來支撐背部、雙腿間夾一個枕頭、
用毛巾固定寶寶,讓他喝奶時的頭部微微抬高,
躺餵寶寶下面的那隻手要怎麼放(之前一直很疑惑)?
原來是壓在媽媽的胸部下面..XD
是說我們的床沒有靠牆,所以真正在家躺餵時,還是沒有和醫院一樣「速西」
橋好姿勢拍完照片看診時間也到了,昕王子大概是吃飽也不怎麼吸了,
接著下個時段約診的媽媽很準時的到了(可見哺乳有疑問的媽媽真的很多啊!!),
最後醫生很迅速地教我手擠奶的方式,就到下一個媽媽的房間了...
~心得~
這次來看診覺得好像聊天的時間居多,可能醫生覺得我的狀況不嚴重吧
( Lulu就是個容易擔心的人這樣)。而毛醫師所給的答覆,基本上和母奶社團義工媽媽的論點也幾乎相同
哺乳姿勢在月子中心也都有學過,一般媽媽哺乳前大概沒辦法準備那麼多毛巾來橋位子,
所以實用性...大家自行斟酌囉;而令我在意的「含乳」並沒有進行調整,
因為醫生認為哺乳過程中不會痛就不用擔心...
感覺她是位super提倡全親餵的醫師(我個人是感覺有點太極端了,純個人感覺,勿戰),
所以並沒有提供任何追奶的建議,而當詢問到瓶餵的部分時,她也會覺得
「為什麼一直想把母職外包呢?」
「很多全職媽媽就是拿一臺平板、學會躺餵,然後就整天躺在床上看韓劇輕輕鬆鬆的餵」
「 感覺妳還沒準備好當一個媽媽」
「當妳決定餵母乳,等於是下決心隨時都和小孩綁在一起」
「就是不要再去想什麼自己的時間、自己的娛樂,因為這就是妳選擇的」
當下聽到只覺得,母乳媽媽難道就只能隨時躺在床上當個奶水人嗎?
但越向醫師提出自己的想法,卻只是被醫生覺得是想要母職外包、
或心態上還沒準備好當個母乳媽媽...之類之類
(心之音: 媽媽不是鐵打的,如果累垮了,寶寶怎麼辦呢?)
總之我會覺得,醫生較在意的點是有沒有親餵,而不是有沒有餵母乳
但這次最大的收穫,就是醫生肯定我奶水充足!
至於觀念的灌輸方面,雖然醫生有問必答,就很難讓我全盤接受了,
像是乳頭水泡、含乳姿勢、整天掛奶...等,並沒有因看診解決,
而是隨著寶寶長大,熟練媽媽親餵的感覺+吸力變強而得到了改善
這是個人人都喊「母乳最好」、「母乳至上」,
就是一個「母奶萬萬歲」的年代,但哺乳的困難和一籮筐的問題,
真的不是口號喊一喊就可以解決的呀!
母乳媽媽真的會需要很多的諮詢和協助,
所以希望我的看診經驗可以給有需要的媽媽們一個參考囉~
如果妳的狀況和我類似,放寬心,多多爬文,
或許寶寶習慣親餵後,狀況就會改善了! 如果沒改善,還是跑一趟比較安心囉~
延伸閱讀:
更多母乳經驗分享
美麗媽咪必看
================
這是Miss Lulu的粉絲團 ,歡迎推推&給我一個讚哦,謝謝^^